试用期“陷阱”知多少?对职场新人来说,试用期有哪些常见坑绝对不能踩?
作者:CCPA 发表时间:2021-09-03 来源:创新型企业财税人才综合能力实训平台
试用期是每个职场新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很多新人在初入职场之际,都希望能给公司留一个好的印象,因此对于公司提的一些试用要求都会满口答应。殊不知,正是这种心理,使很多新人陷入了“试用期骗局”。
 
一些企业由于法律意识淡漠或者管理不规范,在对待处于试用期的员工时,肆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人为地制造了很多试用期的“陷阱”。今天我们将通过下面的几个案例来进行描述和分析,希望小伙伴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警惕,尽量避免“踩坑”。
 
 
案例一:拉长试用期
 
一家公司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工成本,在与新入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总是尽可能将试用期拉长。在与小A签订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同时,公司竟然将试用期定为6个月。小A在劳动合同到期而离职时,能就此索要赔偿吗?
 
【分析】小A可以索要赔偿。《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与之对应,公司与小A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理应不超过二个月。而该法第八十三条规定:
 
“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案例二:工资过低
 
小B与一家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内工资是正式员工工资的40%。事后,鉴于所得工资低于公司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本无法维持生活,小B曾要求公司给予适当补偿,但被公司以已“约定在先”为由拒绝,小B有权利反悔吗?
 
【分析】小B可以反悔。《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即对试用期工资底线,法律有着明确的规定。与之对应,公司只按40%向小B发放试用期月工资无疑是违法的,其自然应当按照80%的标准向小B补偿差额。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用人单位与员工对劳动报酬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可按集体合同的80%支付;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按同工同酬的80%支付。
 
但无论按哪一个标准,都不能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小B自然有权要求公司补偿差额。
 
 
 
 
案例三:不合条件,有权讨要说法
 
小C与一家公司为期3个月的试用期届满后,本以为自己表现优秀、业绩也不错,“转正”理所当然,但却被公司以“经试用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聘,甚至拒绝说明任何具体原因或根据。小C可以讨要说法吗?
 
【分析】小C可以讨要说法。虽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
 
“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但这并不等于用人单位可以不明不白地任意解除劳动合同,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二是能够证明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规定: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即如果公司不能证明小C“不符合录用条件”,就必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之规定,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即向小C支付赔偿金。
 
 
 
试用期,是每位毕业生都会经历的过程,同学们要学会甄别合同中的文字游戏。然后要放平自己的心态,不能因为急于求职而陷入“试用期的陷阱”。一旦利益受损,要学会及时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上一篇: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任务书敲定,新一轮促就业规划将落地
下一篇:连续八年位居世界500强首席,沃尔玛是如何通过“低”起薪收获“高”质量人才的?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