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宣布男女均可享受半年产假引热议:HR该怎么合理安排“陪产假”“育儿假”?落实父母育儿假制度,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作者:CCPA 发表时间:2021-06-25 来源:创新型企业财税人才综合能力实训平台

随着三孩政策的到来,将生育问题再度变成了讨论的热点,也使几个月前的一则新闻再次被顶上了热搜:沃尔沃汽车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4万多名员工,无论男女,均可享受“沃尔沃汽车全球带薪育儿假”政策。
 
“育儿”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主要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有30年低于世代更替的水平。2020年我国新生人口为1200万,生育率1.3,调查显示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1.8。出生人口数量在不断地减少,同时大家的生育意愿也不高,工作、生活条件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这些都影响着总生育率。为了鼓励提高生育意愿,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延长带薪父亲陪产假的建议。
 
一、相关政策解读
 
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在这次会议中,相关专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1.延长父亲带薪陪产假
 
不同于母亲90天的产假(至少90天),目前不少地区父亲陪产假的时间仅为7天(天津、山东等)。
 
 
2.逐步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参保范围
 
不同于在单位上班的人买的社保,灵活就业的人参保的话只能投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是不能投保生育保险的。也就是说企业职工享有的生育津贴等福利灵活就业人员是享受不到的,新生儿的相关花费只能自己掏钱解决。
 
 
3.由生育保险基金对用人单位进行补贴
 
产假的出现,代表着单位用人成本的提高,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企业不喜欢聘用育龄期劳动者的原因。由生育保险基金对用人单位进行补贴,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一部分企业聘用育龄女职工的顾虑。
 
4.应尽快落实父母育儿假制度
 
5.将延长期产假的生育津贴纳入生育保险待遇
 
这些政策的提出可以说都是在为提高生育率谋出路,不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父母的福利待遇,减少了相关单位的一部分的负担。
 
 
二、HR的“烧脑问题”:员工产假到底怎么休?
 
沃尔沃汽车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4万多名员工,无论男女,均可享受“沃尔沃汽车全球带薪育儿假”政策。沃尔沃表示,将为所有入职满一年的员工,提供总计长达24周的育儿假福利,且在员工休假期间为其提供不少于基本工资的80%作为酬劳,男女员工均可在成为父母后的三年内提出休假申请。伴随着“三胎”开放,当这则消息被再度顶上热搜、进入大众视野时,伴随的是一片赞叹羡慕之声。
 
 
 
也因此,“延长产假”、“夫妻同休产假”等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产假是国家给予在职女性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也是用人单位必须遵守的一项规定。所以,对于产假的相关规定及任何变动,HR都必须非常熟悉,以免因任何不当操作而对企业造成损失和负面影响。
 
 
产假到底怎么休?
 
产假,一般是指从分娩前半个月到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则可以前后延长至四个月。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可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而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也享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力,称为陪产假或陪护假。不过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规定,最短的陪产假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多数地区则为15天。
 

 
除产假外,还有产前工间休息、产前假、流产假、产检假、哺乳假、保胎假等休假待遇。如流产假,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享受15-30天假期;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假期。
 
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还能享受生育津贴或产假工资。不过,有HR搞不清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都是什么?女员工领了生育津贴,还用给她发产假工资吗?
 
实际上,产假期间的工资与生育津贴本质上是同一回事儿,很多地方规定更是直接明确了生育津贴就是产假工资,如《浙江生企业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第七条就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后特意括弧备注“即产假工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假工资与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对已经参与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与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的工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生育津贴的计算方式: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月人均缴费基数÷30天×产假天数
 
 
三、补充总结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企业不用再为员工重复支付工资;
 
生育津贴<产假工资,采用就高原则,用人单位需补足差额发给个人。
 
也就是说,如果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已经享受了生育津贴,且生育津贴高于员工平均工资,则企业无需再向其支付产假工资;若生育津贴低于员工平均工资,企业则需要补足差额。
 
而对于超过生育津贴支付期限,未达到生育津贴领取标准,或者企业未给员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员工可以要求企业支付产假工资。
 
在目前开放“三胎”的形势下,未来或将引来一波“生育潮”,目前的政策致力于改善产妇的福利以及提升丈夫的陪产时长,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个积极的开端。对于HR而言,只有对产假等相关规定了如指掌,才能在有效保障公司利益的同时,给员工带来良好的福利体验。
上一篇:养老金又涨了!北京发布2021年社保待遇标准调整方案,快来看看各项待遇标准是如何调整的!
下一篇:《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发布,清华北大均过万,对外经贸全国最高:95后0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力,什么样的薪

推荐文章